北風來了,代表著冬候鳥即將到來,今年第一隻黑面琵鷺已在9/23抵達台江國家公園,而最近偵探社的鳥類調查發現,有些先鋒部隊-黑腹燕鷗、白翅黑燕鷗來到(或路過)成龍溼地了,零星幾隻青足鷸、小青足鷸的蹤跡也在入口意象的泥灘草澤出現。不過最近成龍溼地的水位還是很高(不知為何今年的水位比過去二年同一時間都高),賞鳥牆附近的淺水區域仍然被水淹沒著,不知道對於喜歡沼澤環境的鷸鴴科來說,會有什麼影響?倒是蚶仔寮附近收成完,乾枯的魚塭,偶會發現磯鷸、白腰草鷸、尖尾鷸、雲雀鷸的身影。至於鴨科和其他的冬候鳥呢?應該在飛往成龍溼地的半路上了吧!? 加油喔~成龍溼地歡迎候鳥們的光臨!
▲成龍往蚵寮的途中,有一片淹水的荒地,吸引許多鷸鴴科來覓食。
▲同樣在往蚵寮途中的另一塊荒地,已有一小群小水鴨來報到了。
▲大偵探新認識的朋友--兩位愛看鳥的口湖在地年輕人,不但看鳥還拍鳥,他們追蹤口湖地區的鳥況已有一年,知道哪裡可以看到什麼鳥,說著說著…就馬上帶大偵探到牛挑灣溪畔看中杓鷸。以後大家有機會遇見他們兩位,記得打聲招呼哦!(啊…忘了問他們兩位的名字 :P)
魚類調查部分,以往淺水區抓到的大部分是吳郭魚,少則十幾隻,多則上百隻,但是最近吳郭魚的數量變少了,除了七、八月各紀錄到一隻外,九月兩次調查中都沒有發現吳郭魚的蹤影,吳郭魚去哪了?大偵探還沒找出原因(最近將進行溼地鹽度的測試)。另外在前幾個月的調查中,大偵探就曾經發現一種像果凍一樣透明的東西,還以為是什麼膠質附著在誘籠裡(一度還懷疑是新的黏粉有問題),直到前陣子小偵探家翊,看到大偵探狐疑地看著「果凍」,十分確定地告訴我們那是水母 (這種水母沒有觸手,捉起來也不會有被電到的感覺),他們家的堀仔裡也有,大偵探這才恍然大悟,經查証為「軟水母」。
大偵探上網搜尋了資料發現一則關於海洋酸化的報導指出,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只造成全球暖化,也使得海洋酸化,影響珊瑚和甲殼類的生存,破壞海洋食物鏈的平衡,而不受海水酸化影響的水母,數量會激增。為此,大偵探也特別請教了水試所的朋友--芒果大偵探,他表示水母的增加事件, 近年出現在各地海域,例如日本特別設立水母觀察機構,監控"根口水母"在日本海增生狀況,並發出警報提醒漁民;前兩年北海水母繁殖27平方公里海面,螫死愛爾蘭箱網養殖場10萬隻鮭魚;前幾年台灣的台南四草與七股,水母多到堵住通往海裡的入水口與潮溝。至於水母增加的原因,大致可以歸納出幾點 : (1) 掠食者(吃水母的生物,如海龜和翻車魚)因人類捕撈而減少; (2) 海岸的人造體如堤防、消波塊、碼頭等增加,提供水母某段生活史(碟盤體)中所需的附著空間;(3) 海岸污染、優養化,提供水母發育的食物;(4) 氣候變遷......等等多重變因加成都可能造成水母數量增加。芒果大偵探提到的結局也和大偵探查到的報導如出一轍:隨著海洋生物多樣性的消失,終有一天現在的海洋生態將會崩潰, 而退回到如前寒武紀般,海洋成為水母、蠕蟲、細菌、黏液的簡單食物鍊組合...。
▲成龍的水母事件讓QQmei想起不久前在英國海生館裡,剛好有看到這個展示說明--是水母?還是塑膠袋?--許多的海洋生物,如海龜,在肌餓時會因誤食塑膠袋而死亡。
▲成龍的水母事件讓QQmei想起不久前在英國海生館裡,剛好有看到這個展示說明--是水母?還是塑膠袋?--許多的海洋生物,如海龜,在肌餓時會因誤食塑膠袋而死亡。
大偵探在成龍溼地例行性生態調查裡的水母事件,是水閘門沒關好?還是反應了溼地的優養化、氣候變遷等問題?和吳郭魚數量變少有沒有關係?有待持續追蹤觀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