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見習的行程依然不改緊湊的基調,豐富又多元的參觀地點,必須練就一身邊看邊學邊玩的好功夫,不然會覺得忙碌到2隻腳和2隻手不夠用。7天中(9/2—9/8),我們把大部分的時間分配給越後妻有大地藝術季,一些些時間參觀自然學校(柏崎市夢の森公園、十日町森のホル)、看展館(東京農業大學的食與農博物館、Pasona Group的Urban Farm、三鷹之森吉卜力美術館)、逛老街(崎玉縣的川越小江戶)、看小農市集(聯合國大學前廣場的farmer's market)、自由活動兼shopping(新潟縣的越後湯澤車站、長野縣的輕井澤、東京的下町、築地魚市場外場、永樂町)。每天晚上回到旅館用餐後,更是各憑本事,還有體力的人就會揪團夜遊探險去,沒體力的就在飯店休息。
▲9/3晚上,超級豐盛的晚餐後,一群人花了半個小時摸黑找到一間園藝店,無奈已經休息了(日本的商店都很早休息),再晃進旁邊一家超市開眼界,直到快11點才打道回府。怎知回去之前研究了一下地圖,才走10分鐘就回到飯店了。
▲超市裡有各種包裝的味噌,可見味噌在日本食文化的重要性。▲▲長的、圓的、小的各種size的茄子。
越後妻大地藝術季從2000年開始,每三年一屆,2012年是第五屆。作品表現形式相當多元,包括大型裝置作品(有的在室內、有的在戶外)、新建的建物、舊建築物的改造或利用、影音創作、工藝創作、以新潟縣的動植物為主題的創作、行動藝術等,歷年以來共有200多件作品分布在新潟縣6個區域內(包括十日町、川西、松代、松之山、中里、津南,總面積760平方公里,大約快3個台北市那麼大),所以,拿著地圖在這些區域內尋寶時,可以同時看到2000年至今的作品。
讓大偵探印象深刻的是,對於廢棄、老舊建物的再利用方式很多元。如已廢校的三省小學校舍,改造後變身為「三省house」(有興趣者,請自行連結到它的網站,好好研究一下吧!),平凡無奇的外觀卻內藏著許多用途,是一個兼具展場、gift shop、民宿、小餐館等功能的小地方。
▲三省house是位於山村內的木造建築,已經有50幾年了,在這裡可看到2003年、2006年、2009年、2012年各一件作品,而這所小學的5間教室,改成上下舖的住宿空間(共80個床位),若住在這裡可以吃到村里的媽媽們料理的家常菜。
▲三省house的工作人員為我們耐心解說這個建物的故事。這裡工作人員也包括在地的歐吉桑和媽媽們哦!
▲小而精緻的gift shop,裡面除販售大地藝術季的紀念品外,另配合住宿需求,也有一些生活用品。
▲數隻青蛙造形的作品(by 大西治、大西雅子)散落在三省house的教室、樓梯轉角等處,而另外有五隻綠色的大青蛙則被放置在「農舞台」外的草地上,具有廚餘堆肥的功能。
▲今年作品「おてんとさま + あしあと」(by 木村崇人)以體育館為創作場地。
已廢校的真田小學校舍變身成「鉢&田島征三.繪本と木の實の美術館」,由繪本畫家田島征三和鉢本村(真田小學的所在地)的村民一起改造的空間,散布在教室、體育館、走廊間的作品,都是田島征三先生以廢校前最後3名學生,搭配上幻想出來住在學校裡的鬼怪為故事主題,用漂流木、植物種子完成的創作,整個空間就像一本故事書一樣活潑有趣,參觀的人甚至還要爬過一個"狗洞"才能進入隔壁教室的展示空間。除了展場的功能外,從前的校長室也被改成小巧優雅的小餐館、入口處也變成了gift shop。
▲由漂流木拼裝而成的最後3個學生,肢體無限奔放。
而已廢校的東川小學校則是由法國藝術家Christian Boltanski和Jean Kalman以作品「最後的教室」包辦全校教室、走廊、體育館等所有空間,等於是把一間建物變成一大件作品。
▲「最後的教室」是藝術家善用場地、音響與光影創作出來的作品。入口處全場暗黑,樓梯轉角處有心跳聲,走廊上巨大的投射燈和風扇轉動形成的光影、教室內蓋滿白布,一整個奇幻又驚悚,象徵人去樓空的小學殘喘的哀傷。
位於松代區的「脫皮する家」,是2006年的作品,由日本大學藝術學部雕刻班的老師和同學,把一間150年歷史的農村木屋內部(牆壁和柱子表面),以雕刻刀一刀一刀刻劃成具有野獸派視覺效果的房子,這裡可供住宿哦。
而新建的建物「森の學校」キョロロ,是2003年手塚貴晴和手塚由比的作品,定位為里山自然與文化的科學館,兼具展示、研究與推廣、體驗、gift shop等功能。在這裡除了可以看到2003年的作品「大地、水、宇宙」(by逢坂卓郎)、「キョロロのTin-Kin-Pin音の泉」(by 庄野泰子),也可以看到2012年的專題企劃展--「キョロロの森のなかまたち」(由5個藝術家以松之山的動植物為創作主題)。
▲一堆活的甲蟲在土壤、木屑、樹枝、果凍組成的箱子裡緩慢地移動,讓大人小孩都瘋狂地觀察著它們幾乎笨拙傻氣的行為。
▲富田菜摘的作品。分解、重解日常小物的作品,深具童趣。
▲館內還貼心準備忘遠鏡,讓參觀者可以拿來看天花板上的作品--壁虎和蜘蛛。▲▲藝術家新野洋想像出來的昆蟲和植物融為一體,參觀者要細看才會發現驚喜之處!
▲每集蛾身上被藝術家樋口明宏重新繪上有趣的圖案,真的每一隻的圖案都不一樣哦。
另一個新建的建物「農舞台」是2003年的作品,由荷蘭的MVRDV建築團體設計,兼具展場、研習、gift shop、餐館等功能。
▲農舞台館內的作品「關係--黑板的教室」(by 河口龍夫,2003年)。
▲農舞台館內正展示著以"里山的動物們"為主題的創作,全部都是今年的作品。
▲農舞台周邊散落在梯田、草地、森林裡的作品,許多都是經典的地景藝術創作。
我們大概花了3 天的時間在十日町、松代、松之山、津南這些地區移動,每天從飯店離開後,必須翻過一個山頭到作品集中的村落中下車,然後便展開與時間賽跑的行程。這時會感嘆2隻腳不夠用,必須按圖索驥快速找到目標再往下一個目標移動,往往1~2小時的時間飛也似地過了,作品沒看完集合時間就到了,因為每個人都有遲到的記錄,所以,快速移動之時,遇到同伴還會互相提醒:別遲到了(結果,都還是有人遲到,哈哈哈…)
除了大地藝術季之外,讓大偵探印象深刻的行程還有Pasona Group的Urban Farm、三鷹之森吉卜力美術館、農民市集。
Pasona Group是一家人力派遣公司(網路上的介紹:創業於1976年,設立於2007年,總部位於日本東京,從事人力派遣、介紹、二度就職支援、在職進修等業務,該公司也是全世界著名的人事管理顧問公司之一)。我們到達東京總部大樓時,已經是中午休息時間,接待的工作人員仍然非常熱心地為我們解說。和許多入口即可看到服務台的辦公大樓不同,這棟大樓的入口是一個被水環繞的木造平台、側邊是一家賣輕食的小餐館,服務台則退到木造平台後。因為是中午休息時間,木造平台上有2個女生在彈鋼琴、吹長笛,整體空間的感覺很舒服。
1樓服務台的兩側,一邊是90平方公尺的田,裡頭種西瓜,工作人員說以前是種水稻,一年二期,但311地震後為了節能便改種西瓜,另一側是待客沙發區,上方的天花板掛著架子種小黃爪,服務台上方則種南瓜。
▲一樓服務台上方及兩側都善用空間種植各種蔬果。
2樓用櫃子分層(面積有效利用)種各種蔬菜,按照蔬菜所需的溫溼度、光照不同,而有不同的安排,有些水耕、有些土耕、有些用LED燈、有些是一般日光燈,爬藤類(如百香果、皇宮菜)則種在木枱子上,當成屏風,二樓的會議室內,天花板種蕃茄。所有的陽台都種落葉喬木,這些植物延伸到陽台外,讓整棟大樓的外觀看起來花木扶疏,相當漂亮,而且具有遮陽的效果,不同的喬木在不同的季節展現不同的顏色,春天有李、夏天有薔薇,秋天有楓葉,冬天大部份的喬木會落葉,讓光照進到屋子裡,剛好冬暖夏涼。大樓內大部份植物所需的水、肥、光照、霧氣,都是經過設計的,由電腦控制,一般員工輪流負責簡單的管理工作(如:為沒有安裝管線的植物澆水、清除枯葉),專業的管理工作仍由專業的工作人員(約10人)負責。所有蔬菜的收成都成為員工餐廳的午餐食材來源,1人1餐只要500日圓,真的很便宜。僅僅兩個樓層(其他樓層是辦公室,不能參觀)讓大家看到目瞪口呆,不得不佩服日本人的創意和實踐時的細心,負責接待的工作人員說,因為整棟大樓內種滿各種植物,省下許多冷氣電費,雖然有些植物所需的光照很耗電,但整體而言,總耗電量是下降很多的。而且,因為Pasona Group的本業是人力派遣公司,他們也有安排許多與農業相關的研修課程,協助有意願務農的人學習農耕技術。
▲二樓也呈現不同的耕種方式。
▲二樓的交誼廳座位底下,善加利用便成為孵芽的空間。▲▲會議室的牆壁貼滿錫箔紙,可以反射光線,讓天花板的蕃茄可以吸收到更多光。
▲用紅、藍、綠光來實驗,長時間分別照射植物,研究植物在不同生長期是否需要不同的光線。
▲(翻拍自Pasona的展示板)這棟建築1-9樓,都配合空間需求的差異,以不同的方式來栽種植物。
三鷹之森吉卜力美術館是很難得才排到的行程,聽說每天有限制進館人數,為了和來自世界各地的宮崎駿迷搶位子,必須好幾個月前就預約。位於三鷹市井之頭恩賜公園內的吉卜力美術館,很低調地藏身在樹叢內,大門看起來像一所學校,入館的團體得在大門等候工作人員放行,等待放行的時間,抬頭看主場館的屋頂,可以看到「天空之城」裡的機器人佇立在樓頂。
館內3個樓層,大致上分為5個部份,動畫原理室(利用簡單的操作可看到視覺暫留所形成的影像連結)、動畫短片戲院(片長約10-15分鐘,劇情簡單且充滿想像力,就算語言不通,大人小孩都看得懂)、宮崎駿的工作室呈現(有許多知名動畫的手稿、分鏡表)、特展室、紀念品展售處。3樓有一個小房間很貼心,有一輛布做的龍貓公車,是專門給小朋友玩的,小朋友可以在公車上鑽進鑽出,跌倒了也不痛,大人只能站著看並且流口水。要去頂樓的樓梯就隱藏在這個小房間,許多人找不到就在館內到處找,真的符合其建館概念「一起來迷路」的精神。
因為美術館面積不大,遊客又多,真的是人擠人(尤其是紀念品展售處)。由於館內不能拍照,請大家到美術館的官網看有限的照片。
▲每個人拿到門票時,會再拿到另外一張票,是為了在館內看動畫短片用的,這張票很特別,是宮崎駿的動畫底片做成的,所以,每個人拿到的會不一樣(但入館的人數實在太多,最後還是會有重覆的)。而這張由柳橙姿拿到的票,大家猜猜看是哪部電影的橋段呢?。
再來是聯合國大學廣場前的農民市集,位在東京涉谷區,是一個都會區中的農民市集,每週六、日上午10點至下午5點,我們到的時間有點早,有些攤位的東西還沒上架。市集中所有攤位的桌子、展示架都是統一規格,看起來整齊又有規模,展售的農民也都下苦心陳列,讓這些蔬果、食物看起來很好吃。在日本這幾天,不管是在超市、商店街、乃至農民市集,都會看到"地產地銷"、"產地直送"這些字眼,日本政府、農業組織推動自家的產品不遺餘力,人民也大力配合,整個產銷的歷程除了符合環保精神,更讓人佩服的是日本人實事求是的精神。
▲市集的服務台邊,細心地準備了資源回收桶。▲▲木製的展售架方便農民陳設農產品,架子後方的收納功能更實用。
還有,這幾天也一直在各種文宣品上看到「里山」這兩個字,我們來複習一下里山的定義吧(上網查詢並整理了一下,提供給大家參考):里山(Satoyama)指的是環繞在村落(里)(Sato)週圍的山(yama)、林和草原,也就是鄰近人類社群且與人緊密相連的生態環境,是一處被人類使用了好幾世紀,卻始終維持人與野生動物自然和諧共存的地方,這樣的環境不同於完全受保護的國家公園或生態保育區,其精神在於透過永續的自然資源管理和使用,以及生物多樣性的妥善維持,讓現今以及未來的人類都可以穩定地享受各種從自然中獲得的惠益。所以,依據里山的定義,一個以水稻田為主的里山地景,包括了鑲嵌的混合林、水稻田、乾涸的稻田、草生地、溪流、池塘和灌溉用蓄水池等多種地景,因此里山除了農業生產外,還可提供動植物多樣化的棲地。(看完有沒有頭昏?大家能夠以此類推"里海"的意思嗎?咱們成龍村和周邊溼地、魚塭、草澤等多樣環境所組成的區域,就可以稱為"里海"喔!!)
大偵探覺得,大地藝術季給人很大的啟發,藝術家的駐村與居民的支持、參與(也有持反對意見者),藝術(品)不再只是美化環境的媒介,而是同時讓參與者(包括藝術家、村民、遊客)在日益衰頹老化的農業地區,看到里山地景、感受里山精神,所以,藝術品也連結了人和環境,成為刺激人們思考的觸媒。
以上,不知不覺又寫得落落長,郭小孩還陷在因感冒而引起的疲累感中,一邊咳嗽一邊打字(頗有大文豪嘔心瀝血之幻象:P)。這次一行23人,因為長時間待在車子中移動,下車很熱上車吹冷氣,冷熱交替下,感冒就迅速漫延開了,大家的感冒癥狀都很一致,喉嚨痛→發燒→咳嗽,所以,愈接近回台灣的日子愈多人載口罩。很抱歉,礙於體力不佳,日本見習之旅就和大家分享到這裡。
不過,這星期五(9/14)晚上,很抱歉,似乎就是今天晚上....郭小孩和柳橙姿會整理出照片,和讀書會的成員分享(聽說有點心吃、有茶喝哦),有興趣的人請自行於晚上7點到成龍國小2樓報到,可以聽到和看到許多在部落格上"族繁不及備載"的資訊及照片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