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樹教育基金會

觀樹教育基金會台中(大偵探)總部 04-22304611
成龍溼地偵探社辦公室 05-7970856 chenglong.office@gmail.com

<<大偵探的心內話>>

成龍溼地目前尚無停車場、公共廁所,作為一個環境學習場域相關必要的設施正逐步由觀樹教育基金會帶動村民才開始要一步一步地建構
,很感謝近來許多團體給我們所辦理的社區環境教育課程許多肯定,但目前此地真的只適合小團體、深度的知性之旅,希望大家能夠諒解,一起等待,給這片土地、這個小村子足夠的時間去喘息、凝聚共識,尋找出和這片大地共生共榮的生存之道。

2009年6月25日 星期四

蓮花過後



6/22(一)

蓮花颱風龜速地離開台灣後,烏雲仍舊籠罩口湖的天空,濕地及其周遭的排水溝水位明顯增高。台十七旁的濕地內有一個大哥在抓魚,水位及胸,警察在岸邊催促他快上岸,待警察走後,我們去看他桶子裡的收穫,魚蝦蟹都有,但我只認識烏魚、吳郭魚、草蝦,其他的只能叫它是大魚、小魚(嘿…很不好意思吶,大哥有講一些非常local的名稱,但我真的聽不懂,也不知如何記錄,只好拍照啦,以後再拿著照片問人,我會加緊練功的啦),這位大哥是從彰化大城來的,常來這裡幹活兒,知道水面下的地勢深淺。

今天的主要目的是整理基地,把雜物搬走,在王主任和三位老師的協助下,我們快速地將用不著的物品搬到倉庫,再清掃地板、窗戶、櫃子、桌子…等,很像是過年前的大掃除,學校現在已進入期末考,小朋友安靜地在教室內復習功課或考試,我們搬進搬出的,反倒顯得吵雜。之後,趁著空檔到水門那裡,就地取材,拿了一根廢棄的水管沿著土堤量水深,打量著未來可以讓小朋友下水的適當地點。


新買一根鹽度計,也拿來玩玩看,濕地的鹽度是2,我們好奇地測學校裡的自來水,但,怎麼會停在刻度1的位置呢?看來得再問清楚正確的用法。


6/23-6/24(二-三)


參加「濕地環境教育教學工作坊」,非常實用的課程,目的是寓教於樂的教學示範,幾乎是在笑聲中度過每一堂課,主辦單位 關渡自然公園管理處 很用心地提供每一堂課程的教案規劃,參加的學員有來自各鄉鎮的校長和老師,我發現校長和老師們玩起來也是很像小朋友的啦。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最後一堂課「濕地價值澄清」,模擬一個小島面臨開發與保育兩難的情境,以角色扮演的方式,讓學員揣摩島上的島民、漁民、食品加工業者、政客、官員、旅館業者…等角色,進行議題辯論,大家都演得超級生動,表情、口氣、用詞就如電視上看到的那些人一樣。
濕地水田文化教學的單元,在紙上模擬種稻,由骰子決定病蟲害、天候、風災等變因,很有趣的課程哩。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除了愉快地參加研習,我們還是不忘工作的啦!


6/23當郭小孩正在上研習課的同時,老大和QQ湄帶著美籍藝術家Jane( 艾婕音)以及先生Tim(艾庭熙)來拜訪成龍濕地,討論未來合作的可能性,小朋友在學校裡看到陌生的外國人出現,害羞地說Hello, nice to meet you超可愛的。

後來老大和QQ湄還去測試了生態調查要用的誘籠。傍晚,在金湖吃了好吃的蛋花湯和湯包後,大夥兒又摸黑回去收籠子,靠著遠處微弱的路燈餘光、一支小手電筒,四個人戰戰兢兢地走上土堤收籠子,結果幾近”摃龜”,魚獲量僅僅小小一尾吳郭魚,拍照後就讓'小吳'回到水中。 一切正如QQ湄水試所朋友所預言,要放上24小時才夠啦~一點都不能偷工減料......


在下午三點午茶時間,調製混著花生奶油口味的香餌, 令QQ湄很羡慕溼地裡的魚兒

這就是今天的收穫--身長6.2cm的小吳郭魚


這周,最令人掛念的大概是,還未找到合適的工作人員宿舍,不過街坊鄰居們熱情地提供空屋情報,真是令人難忘的經驗!

2009年6月19日 星期五

給小偵探的 <成龍溼地偵探社>

思考了很久......
問東問西 ......
評估了手邊有的.沒的.潛在的.資源與支援........
再拿捏一下班員們的能力........
還有時間......
終於狠下心決定.....
先在成龍國小成立一個長期性的社團吧 !!!!!

奇怪~ 這個Blogger怎麼沒有上傳文件的功能呢?
只好把報名簡章 轉成圖檔
請大家 點選圖片 就可以看到放大的簡章啦!!


又有一點點進度囉~

連續數日陰雨之後,星期三(6/17)太陽露出好大~的臉,我們好大~一群人(連基金會的財務長美雲也一起出動囉!),列出一長串要問、要協調的事項,花了一整天的時間,讓工作又往前跨進了一小步。

1、基地進駐
校長說,要把二樓原本放置報廢電腦的教室挪出,做為籌備處的基地,這個空間是獨立的哦,比原來說的圖書室空間更舒適好用,真的是“足感心ㄟ”啦! 校長還說,學校若有多餘的舊電腦也可以提供三代班使用,看著校長眉開眼笑地說著,不自覺地一直熱起來,是天氣太熱呢?校長太熱情呢?還是穿深色衣服太吸熱呢?


2、看水路
成龍村的李村長,黝黑的膚色、時髦的電棒燙捲捲頭,騎著一輛紅色的歐多麥;成龍村民李國豪,靦腆的笑容,有問必答的本事。今天,就由大李和小李,帶領我們看村子裏裏外外各條大、中、小排,對我們這些外行人來說,小排魚目混珠地藏在一大片魚塭中,如果沒熟識的人帶路,還真的看不懂。村長說,等所有的排水路及抽水站工程完成後,村子就不會再淹水了。
現在,鄉公所在溼地的周圍設置告示牌,告訴大家不要任意捕捉溼地的魚、鳥,村長非常贊成這種做法,他說有魚才有鳥,若看到有人在抓魚或釣魚,可以打電話給村長,他會馬上請警察來處理。

3、看房子
為了安置駐點的工作人員,以及容納不時會來支援的夥伴們,我們必須在口湖找房子住,今天,麻煩好朋友奕萱、郭媽媽、鄉公所洪小姐、李村長,帶我們去看房子,口湖的空屋真的蠻多的,接連看了六個租屋處,不全然滿意(其實我們很肖想成龍國小的教職員宿舍啦,離學校近,要真能住那裡,打卡前5分鐘起床就可以了…),只能再麻煩大家幫忙找。

4、探望班長
中午,從金湖吃完飯再回成龍的路上,一直無法從望遠鏡中找到班長的蹤影,有點擔心;下午,村長帶我們看水路時,還是沒看到班長在固定的地方出現。傍晚,終於看到班長站在土地公廟西邊的木樁上,理毛、準備休息,隔著幾根木樁,還站著兩隻白鷺。尋找班長的時候,兩度被高翹鴴警告,其中一隻鳥媽媽很兇,一直叫到我們離開它的領域,它才閉嘴。












5、下星期的工作
6/22整理基地。6/23-24,參加在成龍國小舉辦的「濕地環境教育教學工作坊」。找空檔尋找可以讓孩子放置蝦籠的地點。

6、未來伺機要完成的工作(老大交代的....也不知該不該寫出來?)
(1)問清楚哪裡可以釣沙梭魚(又稱沙腸仔)(2)箔子寮漁港哪裡可以買到新鮮的魚(3)在溼地的水門做記號,了解最低、最高水位的變化。

溼地旁,阿嬤在漁塭裡撒石灰,說是要幫蝦子洗澡。

看一下落日時美美的照片吧!

話外篇:
1、成龍國小星期五(6/19日)要舉辦畢業典禮,希望畢業生鵬程萬里!成龍村的李村長不會參加畢業典禮,他怕看到學生們哭,自己會跟著哭。
2、班長有交代,新人郭小孩剛剛報到,還在五里霧中,請大家多多包涵。
3、請大家協尋住屋,我們的需求:最好是一整棟,有三間以上的房間,不會漏水,不會淹水(老大說,可以是三層樓的房子,淹一樓還沒關係),離成龍國小近一點較優。

2009年6月12日 星期五

0606-0612 工作流水帳


6/6 (六)
去台北關渡, 找一位正在那兒創作的雲林藝術家聊天 藝術家說"大地之屋"裡有位"甜美的張小姐"似乎正在作口湖的田調 可以去問問~

6/7 (日)
人在台北 也不知算不算上班?!
總之 吃了一頓大餐 又多認識了台灣一個產業. 一群人. 一種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存在的生物......有一個"蜜"秘即將揭曉 賣個關子 請大家耐心期待!

6/8 (一)
總該要休假一下吧~
近傍晚和同事一伙 跑去苑裡海邊練習捉螃蟹 結果溼盟前輩丫富教的"眼明手快法"(仔細觀察退潮處的沙地有無異樣)大勝"膏膏纏法"(使用誘餌和網)
覺得這法子可以培養孩子的觀察力及耐心 很不賴!

6/9 (二)
因為在林務局提供的成龍溼地先期研究報告書裡發現了一個熟悉的名字 大伙兒討論並想了很久 覺得這個名字實在越唸越熟悉.....終於被老大想起來".....那是不是以前我們去麻煩過的人呀~?"
於是 我們決定厚著臉皮 再去麻煩人家一次!!! (哈哈 不是啦~ 是去看朋友啦!)
從事生態調查的張大哥 真是個好人 和我們分享了很多調查的經驗 終於覺得對於未來要自己作魚.蝦.蟹.鳥.植物....等調查 多了點信心.....只是那片溼地 是大了點啦~
還是一直在想著.....不知道該不該 /需不需要/可不可以 /以及要如何.... 走到池子中間去作調查?

6/10 (三)
支援"有機稻場"

6/11 (四)
因為一直想不通 到底該如何測地層有沒有下陷? 要如何知道 究竟是地層下陷?還是海平面上升?作為一個平民老百姓 可以如何協助這樣的長期調查呢?
午後和<成大地層下陷防治服務團>連絡 結果竟然在晚上八點多 接到丁執秘的回電 說剛開完會回辦公室 真是嚇了我一跳!!! (怎麼會有人和我一樣認真 還沒下班呢?)
丁執秘提供了很多的訊息 還說一般民眾可以幫忙防止地層下陷及協助檢測的工作 主要的是:
1. 請大家告訴大家 二口相鄰的水井 請不要同時一起抽水(這應該很簡單吧~~ 請三代班的大人小孩 一定要做到喔!!)
2. 請大家一起愛護那些在作研究用的水井 那些水井都在守護著我們家園的安全呢! (待我拿到水準椿及水井地圖 會標出來告訴大家)

ps. 晚上十點 "返家八千里--黑面琶鷺"紀錄片首播 雖然自己的住處沒有電視 不過 為了共襄盛舉 在辦公室裡把網路上的預告片 看了N次!!

6/12 (五)
和"甜美的張小姐"連絡 沒想到她竟然知道觀樹耶! 當然資料分享 也沒問題啦!!


感謝一周來 所有好心朋友的幫忙 ~:)

2009年6月3日 星期三

環境讀本: 魚河岸三代目 第七集

最近這二周 都忙著接待來自英國FSC(Field Studies Council)的貴賓
順便也去認識一些可能在三代班這個案子裡合作的人
以及見習可能會運用到的活動


乘著周末的空檔 砌了一壺英國茶 拿起"築地魚河岸三代目"繼續閱讀
沒想到第七集裡 談了好多環境的議題
有曾經是釣客熟知的青鱚魚海浦
現在變成工廠和西洋城(我想 作者說的應該是迪世尼樂園吧?!)
而因為填海造陸的計畫 青鱚魚瀕臨絕種 現在只能在博物館裡看見......


還有大家都熟知的香魚 原來生活也遭受著嚴重威脅
水壩的興建 不僅讓香魚無法迴游
水壩攔去了砂 洩洪時排出大量的泥 都讓香魚賴以為生的藻類無法附著
各種淡水魚所需的昆蟲也都難以為生......
因此 現在的香魚多是養殖的 而為了追求口感
"仿天然風味的香魚" 還特別餵食和天然珪藻相同成份的飼料.......


我很好奇漫畫內容的真實性 今天到辦公室裡來動手查了查
(還被老大說 : 怎麼這樣好?上班還可以看漫畫!!)
真的 而且有很多好棒的資料喔~

<浦安市郷土博物館> 是真的! 而且還有和漫畫裡一樣場景的照片
http://www.city.urayasu.chiba.jp/menu1506.html
更有趣的是 還發現了這個<浦安鄉土學習BOX> 真是太值得了!!
http://www.city-urayasu.ed.jp/kb/index.html
(小小聲的說: 那....日文的翻譯 可能得麻煩老大了)


而且 書中提到有一群天然香魚工作者 用網路販賣香魚
把所得回饋到河川保護上 大家還一起分擔河川巡守.水質檢測的工作
雖然這個頁面的日文比較難懂 但應該真有其人其事!
http://ww71.tiki.ne.jp/~ayutra/order.html
不知他們在漫畫初版的五年後 是不是還一直努力著?
希望這部漫畫的出版 可以為這個環境議題 使上力
幫助日本飲食文化裡很重要的香魚 生生不息!!

很驚訝也很慚愧 自己從沒注意過
餐桌上的一尾魚 竟然可以環環相扣起這麼多環境故事
對於台灣的魚及河川.溪流.海灣. 現在才因為成龍溼地 要從頭學起....
不過
這部漫畫 也再次應證了
各行各業 不論你是個漫畫家 或是鱼市場批發商 或是一個單純愛吃魚的人
你都可以一起為更美好的生態環境 做一些事!!!


很緊張 也很期待 為台灣記錄下 台子村漁港.牛挑灣大排.
和口湖村裡 一大池一大池養殖魚塭背後的故事.

2009年5月14日 星期四

0514豌豆的地圖工作報告

總算,將託付的事情完成一個段落。從收到鄉公所協助提供的行政區域圖後(1:14,000,民94年),漁業部同仁皆恍然大悟,0501在口湖鄉考察,繞來轉去的各處,一一循著秩序浮現在地圖上,與大腦畫面膠合重疊。我看到鄉內環境的分布,地圖上湖泊/池塘區塊的圖示,幾乎佔有近1/2的土地面積。挺印象深刻的!

為了將這張近A0尺寸大小的行政區域圖(量紙張寬91cm),送去做彩色掃瞄,存為JPG圖檔。我請教了小胡、郭姐的經驗,也在G老師搜尋引擎裡找尋將近一天的關鍵字,這當然不是件值得分享的事......。正在心裡暗想.....不就是交付的工作,想辦法完成不是嗎?叮咚,找到「圖文掃描服務」!

我在內政部國土測繪中心的網站,先看到一台大型輸出掃瞄的機器圖示,再閱讀畫面下詳細說明,知道有提供掃瞄及輸出服務、尺寸大小與價格。地點不遠,就在台中市南屯區。這次是不用像上次輸出航照圖一樣,得搭車到台北市區。

送圖、填寫、等候、取圖、QQ湄、然後再輸出A2。

關於地圖的工作,總算是告一段落。

Blogger是為了幫公部門義務宣傳這樣的服務,若未來有人也要掃瞄地圖這樣的事,有個參考地方。接下來的工作,試想著,是不是可以對灌溉渠道圖與排水渠道圖,有新的突破進度,靜候佳音。關於班長,下週想要去陪陪牠,觀察牠的生活作息;順道探望一下隔壁的黑妞。

~豌豆~

★ 內政部國土測繪中心
★ 圖文掃瞄服務>圖檔輸出服務
★ 地點:地籍資料庫(街口有間郵局)
http://www.nlsc.gov.tw/lsb/web/10_people/s12.php

2009年5月13日 星期三

另一名班長的故事...

在我們的成龍溼地這裡 有班長一名
他(or她?)是前年因翅膀受了傷 飛不走的鸕鶿
攝影/ 石立岳老師 +++ 照片提供/ 許宏男校長

成龍國小的校長在第一次見面時 便和我們提到班長的故事
日前校長特地寄來石立岳老師拍攝的照片
(sorry 之前把老師名字寫錯了 特此致歉!)
並同意我們可以放在這個部落格裡 和大家分享
終於 我們可以清楚看到 班長的狀況...... :-(
攝影/ 石立岳老師 +++ 照片提供/ 許宏男校長

無獨有偶的是 最近看了報紙 我們才知道
在不遠處的鰲鼓溼地 也有另一名班長
駐守八年了!
以下是2009年5月10 日 刊登在中國時報上
獨臂班長 小黑的故事.....
衷心期盼 小小的台灣島上 不會再有另一名不得歸鄉的班長了!



獨臂小黑想回家
2009-05-10 新聞速報 沈揮勝/文

每一次看到小黑,總難免有一股莫名惆悵湧上心頭。牠是一隻斷翼的鸕鶿,七、八年前和其他兩千多個夥伴一起到嘉義鰲鼓渡冬,可能是纏到魚網吧?失去左翅流落異域,只能每天兀立枯枝遙望遠方,情景無盡悽涼。

鸕鶿又稱魚鷹(只是俗名,與猛禽類的魚鷹不同),屬冬候鳥,大陸江南漁民,常豢養牠們幫忙捕魚。「金門賞鸕鶿」在旅遊界相當知名,事實上牠們在台灣渡冬的族群相當穩定,光是鰲鼓溼地,每年冬天至少可發現兩、三千隻,布袋鹽田、台西海園、屏東龍鑾潭等各地都有發現,西南沿海區總數上萬。

灰白的頭頸 像個孤寂老頭
「第一次看到小黑,是在九十三年暑假。」嘉義縣資深鳥人陳建樺回憶,仲夏發現冬候鳥,還以為自己看走眼。望著牠灰白的頭頸,像個孤寂老頭。「是忘了季節提早報到,還是台灣太美捨不得回北方去?」

納悶間「白髮老頭兒」拍動單翅,恍然大悟。問當地居民,得知牠已在此滯留了兩、三年。
長久以來,小黑過的是「半年孤單、半年熱鬧」的兩極生活。每年秋天,伙伴們遠從北方集體過來探望牠,帶來家鄉的訊息,陪著牠過春節;清明前後,同伴一一道別,帶走牠含淚的祝福,向遠方的親友問好,然後再苦等半年盼相聚。
八年的「枯立」歲月,小黑已成了該溼地的入口意象,甚至被鳥友尊稱為鰲鼓守護神。有配合度最高的「超級名模」定點駐守,鰲鼓果真成了「拍鳥保證班」,帶大炮獵鏡頭,絕不擔心摃龜。

惟一的留鳥 誰解異鄉無奈
從覓食行為觀察,小黑的生理狀況應該是健康的,游泳、潛水行動自如,池中豐富的水族,也提供牠充裕的飲食。以其體型略小、羽色偏淡、長繁殖羽時頭頂白色較少等特徵,鳥會人士研判應該是隻雌鳥。
遺憾的是,每當繁殖期來臨時,也正巧是夥伴們離去的時刻,沒機會談戀愛,注定牠一生只能當老處女。

有家歸不得,小黑很可能是本島惟一的鸕鶿野外留鳥。從南堤進去很容易發現牠的蹤影,常看到牠揮動僅存的右翅,像是在指揮空中交通,偶見其扭身理羽翼,一舉一動看似逗趣,但誰能了解客落異鄉的無奈?


更多關於小黑的圖文 請參見原文連結:
http://life.chinatimes.com/2009Cti/Channel/Life/life-article/0,5047,100306+112009051000085,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