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樹教育基金會於107年12月10日回報了V29自韓國繫放後的全球第一筆資料(左圖),鰲鼓溼地解說員王美錦、林韋秀、黃月英於12月13日亦在鰲鼓溼地記錄到V29,並清楚拍到V29背上的發報器(右圖,林韋秀提供)。 |
雲林縣口湖鄉成龍溼地於12月10日紀錄到一隻繫有腳環的黑面琵鷺,經回報黑面琵鷺保育學會,証實為2017年於韓國出生,由研究人員繫放的V29,這筆回報紀錄是V29在全球的第一筆回報至系統的資料,不僅讓成龍溼地在國際黑面琵鷺保育工作上留下一筆重要記錄,也突顯出成龍溼地作為生態保育及環境教育基地的價值。林務局將於108年度擴大「生態休耕」租金範圍,以確保成龍溼地周邊候鳥重要棲息地得到更完善的照顧。
回報這筆V29紀錄的是長年進駐在成龍村的觀樹教育基金會,該基金會王昭湄主任表示,「這筆紀錄是在12月10日早上於成龍村的泡水草澤區所發現,當日即回報黑面琵鷺保育學會比對腳環顏色及該個體的特徵後,初步判斷為自2017年6月29日於韓國Suhaam島繫放後,從未接獲回報紀錄的V29,但為求資料正確,至12月13日V29再次被鄰近的三位鰲鼓溼地解說員王美錦、林韋秀、黃月英記錄到並回報至資料庫後,才正式確認其身份!」
黑面琵鷺保育學會志工吳世鴻進一步說明:「V29大約是2017年五月底六月初孵化的鳥寶寶,牠除了有腳環外,身上亦背有發報器,這表示這隻黑面琵鷺在亞成鳥時期,是一隻健康狀況非常好且體型適當的鳥寶寶,才會被研究人員相中,裝上發報器,協助研究調查。而本次V29在成龍溼地及鰲鼓溼地接連被記錄到,更顯示二溼地間密不可分的關係。」
林務局局長林華慶對於成龍溼地及鰲鼓溼地的解說員與工作人員長年進行生態環境的記錄與監測表達肯定,他說:「每一筆由在地公民科學家累積出來的資料,長久下來不僅可以協助研究人員分析該區生物與環境的變遷關係;不同區域間的資料比對,更可以看出全球生態系間環環相扣的關連。V29於成龍溼地周邊的草澤區域被記錄到,也突顯了地層下陷區的生態豐富度,值得被重視!」
《後記》這次的事件,促進了成龍溼地與鰲鼓溼地間的生態資訊分享及交流~ 在此對鰲鼓溼地三位解說員:王美錦、林韋秀、黃月英慨然提供美麗的照片致上最深最深的謝意!也非常感謝賴鵬智老師、東石自然生態展示館的小青主任居中連繫!當然也要非常感謝黑面琵鷺保育學會的志工吳世鴻給予無敵專業的協助!
2018年12月13日鰲鼓溼地解說員林韋秀拍攝到V29腳環及背部發報器清晰可見。(感謝林韋秀照片提供) |
2018年12月13日鰲鼓溼地解說員林韋秀拍攝到繫有腳環的V29在鰲鼓溼地與一群黑面琵鷺一起活動,同一群體裡還有另一隻有藍白腳環的黑面琵鷺V12。(感謝林韋秀照片提供) |
2018年12月13 鰲鼓溼地解說員王美錦拍攝到繫有腳環的黑面琵鷺V29隱藏在樹林裡只露出腳環。(感謝王美錦照片提供) |
p2018年12月13日鰲鼓溼地解說員黃月英拍攝V29停棲樹上整理羽毛。(感謝黃月英照片提供)
|
【成龍溼地小檔案】
成龍溼地原為農地,因地層下陷,於民國75年韋恩颱風後成為長年泡水的溼地。觀樹教育基金會自98年即受林務局委託,在成龍村裡帶動村民關注生活周遭的環境議題及溼地保育工作,近年更因辦理「成龍溼地國際環境藝術節」帶動成龍社區發展而倍受矚目。觀樹教育基金會在近十年駐村的時間裡,幾乎每月都會進行二次的例行性生態調查,調查的範圍廣及成龍村、蚶仔寮、蚵寮等鄰近村落,其累積的成龍溼地鳥類資料,從進駐初期的84種,到目前有約120種的紀錄,其中有三分之一為台灣不普遍或稀有的鳥種,包括黑面琵鷺、白琵鷺、反嘴鴴、磯雁、黑脊鷗、羅文鴨等。
依據黑面琵鷺保育學會的資料庫數據:「成龍溼地在2014年1月18日第一次被記錄到3隻黑面琵鷺,至2018年1月17日有高達59隻的紀錄」,黑面琵鷺的數量在成龍溼地明顯以倍速成長,此與觀樹教育基金會的例行生態調查結果所呈現出的趨勢相吻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